陳女士患乳腺癌后做了手術,可術后卻被發現肺轉移、多發骨轉移,讓她一度癱瘓在床。絕望之際,陳女士慕名找到了市二醫院腫瘤科主任王貴華。王貴華有針對性地為她制定治療方案,予以精心治療和調護,陳女士奇跡般重獲新生。如今,10多年過去,陳女士精神煥發地與家人享受著天倫之樂。
王貴華收治高危、晚期癌癥患者的行為,曾引來不解,“你不怕治療不好損害了名聲?”王貴華卻回答:“不怕,我們醫院是個實力很強的腫瘤專科醫院,具有處理復雜病情的能力”。
對王貴華來說,“如履薄冰、如臨深淵”是他的行醫態度;“救死扶傷、無私奉獻”,是他矢志不渝的追求。
臨床與科研兩不誤,醫術精湛也勇于創新
王貴華的行醫生涯已有24年。1993年,王貴華以優異成績從湖南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畢業,那時腫瘤發病率較低,腫瘤疾病也不被重視,可他卻選了這個“冷門”作為治病救人的方向。
事實證明,王貴華的選擇是正確的。如今,他所在的腫瘤內科是市二醫院的重點科室。
腫瘤科收治的都是癌癥患者,相當一部分是癌癥晚期病人。惡性腫瘤是人類尚未征服的疾病,腫瘤治療要面對殘酷的社會和家庭問題,在腫瘤科這個特殊的科室,王貴華目睹和經歷了太多不為外界所知的故事:一個癌癥患者,經治療后腫瘤完全消失,激動得落淚;一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因不堪病痛折磨選擇了結束自己生命;一個15歲的小姑娘在生命的終末期,每天流露出對生命的渴望……正是這些,讓王貴華抱持對生命的敬畏,不斷學習和掌握腫瘤治療新方法,工作之余也堅持閱讀文獻、查閱資料、總結經驗、不斷探索。
王貴華常說:“一天不學習,就會讓自己懶惰;三天不學習,就會被世界淘汰!”他在出色完成臨床醫療工作的同時,潛心鉆研、開拓創新開展臨床科研工作。作為株洲市腫瘤內科治療的權威專家和學科帶頭人,他對肺癌、肝癌、惡性淋巴瘤及惡性結液綜合治療有獨到見解,依然不斷學習掌握新學科動向,了解治療手段。
近年來,王貴華主持并參與多個科研項目,其中《恩度聯合順鉑腔內給藥治療惡性胸腹腔積液的臨床觀察》,獲株洲市科學進步三等獎,他還與湖南省腫瘤醫院合作,參與完成多項藥物臨床試驗。他在《中華臨床醫師雜志》、《中國健康月刊》、《中外醫學研究》等發表醫學臨床科研論文數篇。
勤于探索的王貴華,醫術也相當了得。他臨床實踐經驗豐富,能熟練進行各種惡性腫瘤的化療、生物治療、靶向治療、微創介入治療及中西結合等綜合治療,在腫瘤微創介入領域更是一位精益求精的專家。
為了在治療方法上不斷創新,1997年到1998年,王貴華曾前往湖南省腫瘤醫院進修腫瘤內科及腫瘤微創治療,回來后在株洲地區先后開展惡性腫瘤的血管介入治療、非血管微創治療(射頻消融、放射性粒子植入術、微波治療術)。2013年,他在株洲地區開展了放射性粒子植入術,目前已完成1000余例,并成功為肺癌胸椎轉移瘤患者實施經皮胸椎放射性性粒子植入術、為食道癌上縱膈淋巴結轉移實施放射性性粒子植入術。特別是他開展了800 余例的射頻及微波消融治療肝、肺癌。
此外,他還在株洲地區開展了熱灌注化療、體外高頻熱療、免疫治療及精準放療,為更多的復發轉移的晚期癌癥患者,找到了合適的挽救措施,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小標題)心系患者,也干好了事業
“有時能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這是王貴華日常工作的縮影。
為了做到對每個病人的病情心中有數,王貴華每天提前半小時到病房,熟悉病人的情況。不管上什么班,他每天都堅持夜里查房,了解病人白天的用藥情況,對病情與治療跟病人交換意見。
王貴華用耐心、誠心和愛心,實踐著他“一切為了患者”的莊嚴承諾。那些王貴華的“老病人”,每2到3個月來醫院復查一次,寧可等上幾個小時也要讓王貴華檢查,這樣他們心理才踏實。
他將時間都奉獻給醫院,奉獻給患者,今年他的女兒參加高考,他也沒去陪伴。他常說有愧于家人和孩子,想到這些時間能夠挽救徘徊在生死線上的生命,他又無怨無悔。
作為一名科主任,王貴華不僅以身作則,還帶出了一只作風過硬的隊伍。
王貴華非常關注對年青醫師的培養不斷加強腫瘤人才梯隊建設。經過幾年的努力,一支以腫瘤微創介入為特色,以中青年技術骨干為支撐的腫瘤學科團隊正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
2014年市二醫院創立腫瘤二科,剛開科時才30個病人,短短三年,由一個科室壯大為2個腫瘤科、病床使用率達到200%、全年收治5000余病人,累計完成各類腫瘤穿刺診斷與治療10000余例,血管介入治療2000余例,腫瘤射頻及微波消融治療800余例,粒子植入1000余例,患者滿意度99%以上。王貴華所帶領的科室成為株洲市特色專科,株洲市重點學科,湖南省癌痛規范化治療示范病房并多次獲得醫院優秀科室、優秀宣傳科室等榮譽。
(小標題)中晚期肝癌首選微創介入治療
記者:對腫瘤進行微創介入治療的原理是什么?
王貴華:微創介入治療就是針對腫瘤的供血動脈,或將抗癌藥物注射到腫瘤區,直接殺癌;或栓塞腫瘤供血動脈,阻斷腫瘤的營養供應,使瘤體體積縮小;或施行雙介入,將抗癌藥物和栓塞劑有機結合在一起注入靶動脈,既阻斷供血,同時藥物停留于腫瘤區起到局部化療,殺死腫瘤組織的作用。實踐證明,選擇適當的介入治療方法可延長中晚期肝癌患者生命,減輕其痛苦,部分患者經治療后可二期手術切除,小肝癌患者可獲臨床治愈。
記者:微創介入在治療中晚期腫瘤方面如何?
王貴華:對于一些中晚期患者,微創介入治療是優選。比如肝癌,它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是我國位居第二的癌癥“殺手”,常見于中年男性。因其惡性度高、病情進展快,病人早期一般沒有什么不適,一旦出現癥狀就診,往往已屬中晚期。故治療難度大、療效差,一般發病后生存時間約為6個月,人稱“癌中之王”。
但對于中晚期的肝癌患者,不愿或不能手術時,可進行微創介入治療。微創介入治療是在影像醫學包括X線、超聲、CT、MRI的引導下,通過微小的創口將特定的器械、藥物導入人體病變部位進行的一種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