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歲的鐘先生因腎結石找到了市二醫院呼吸內科主任劉和平。
劉和平善于診治疑難病例。經3次行胸腔鏡、胸膜活檢后,劉和平及團隊初步診斷鐘先生患肺曲霉菌,除了多次對患者行胸腔灌洗術,他更是創造性地予以APC熱消融纖維板及壞死物,活檢鉗鈍性分離部分膿苔及纖維組織,終于讓患者胸腔壞死物、膿苔、纖維素樣物較前明顯減少,未見明顯胸水。
面對鐘先生及家屬的感謝,劉和平樸實地說,“為廣大患者解除病痛,是我的職責。”從事呼吸科臨床醫療工作近三十年來,劉和平一直這樣說,也一直是這樣做的。
(小標題)醫術高超,也擁有一顆醫者仁心
行醫近三十年,劉和平把滿腔的熱情和愛都奉獻給了醫院和病人,他的家人都習慣了,醫院這個家遠比他自己的那個家更重要。
2003年“非典”來襲并迅速蔓延,面對考驗,劉和平又一次沖到了前線。
那年6月8號是劉和平與妻子結婚十三周年紀念日,然而,突如其來的非典,打亂了他們的紀念旅游計劃。幾經商量,劉和平和妻子毅然推遲了紀念日。并且從那天起,劉和平的妻子每天多了一份心思,也多了一項“功課”:通過電話關心丈夫劉和平的情況,并給予他鼓勵。劉和平沒有辜負重托,一直監守在抗擊“非典”的一線,最終,打贏了這場艱難的戰役,劉和平也獲得了“中國致公黨抗擊非典先進個人”稱號。
2007年7月一天晚上,劉和平正在科室組織業務學習,突然聽說一位28歲的肺結核患者出現大咯血并窒息,鮮血從口鼻涌出,已神志不清。劉和平顧不上穿白大褂,戴手套和口罩,迅速趕去,幫病人擺好體位,直接用手伸進嘴里挖出已經凝固的血塊。病人噴出的血液染紅了他的衣服和鞋子,劉和平毫不在意,緊張而有序地組織搶救。
經劉和平及團隊共同努力,病人得救了。后來家屬送來錦旗,上面寫著“真誠感謝感染科劉和平主任及全體醫護人員,救死扶傷真英雄,醫德高尚為人民”。而劉和平對此的總結是,“時間就是生命,早一秒搶救,患者就多一分生的希望。”
(小標題)帶領團隊科室水準一起提升
多年來,劉和平帶領科室人員,學習大量新知識、新理論、新方法于臨床。
近年,呼吸內科開展支氣管介入多項技術,如:CO2冷凍,氬等離子體熱消融,球囊擴張,氣管-支氣管支架置入術,胸腔鏡等。
劉和平始終牢記“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潔白,恬淡無為”。他嚴格規定科室的醫生,能不檢查的項目,決不給病人檢查,能用便宜的國產藥,就堅決不用昂貴的進口藥。他常給科室的醫生說:“我們給病人節省錢,把這些錢花在治病的刀刃上,就是延長他們的生命啊”。
對每一個青年醫師,劉和平都悉心指導,毫無保留的將自身知識經驗傳授給他們。他以身作則,從檢查到治療,處處都為病人精打細算。如果是遠道來的患者,他還會跟相關科室溝通聯系,盡快做完相關檢查,明確診斷,給予及時治療,為患者節約費用。
在劉和平的帶領下,市二醫院呼吸內科目前建立起了一支技術過硬、梯隊合理的醫生隊伍。在任何時候,如碰到了當班醫生處理不了的棘手困難,一向他匯報,他會第一時間將診治的措施和要點指示給當班醫生,如果他認為當班醫生獨自處理有困難,會立即趕到現場,就是這樣一種“拼命三郎”的精神,使呼吸內科成功救治了一大批急危,重癥及疑難病人,病人死亡率明顯下降。
(小標題)“慢阻肺”一種未被重視的慢性病
記者:什么是“慢阻肺”?
劉和平:慢性阻塞性肺病,簡稱“慢阻肺”,肺臟在呼吸過程中,氣體通過氣道進出,如果吸煙、感染、空氣污染等因素損傷氣道后,氣道就會出現慢性炎癥,時間一長會造成氣道管腔狹窄,使呼吸時氣流受阻,導致肺功能障礙。這個結果是不可逆的,并呈進行性發展,我們熟悉的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都屬于此病范疇。
它是目前造成人類死亡的第四大慢性疾病,根據相關數據表明,在我國40歲以上的人群中,每8個人左右就有一個慢阻肺患者。從流行病學的5個關鍵指標———發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病死率、疾病負擔來看,該病同時在高水平上升,這在其他疾病中是罕見的,因為經過預防,不少疾病的死亡率和病死率都在下降。在國人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中,“慢阻肺”最應該重視。
記者:能做些什么來預防“慢阻肺”?
劉和平:對于“慢阻肺”的治療,目前醫學上缺乏藥物阻止長期肺功能下降。因此,戒煙,預防其急性發作是關鍵目標。
慢阻肺跟其他慢性病的區別是,需要長期的藥物治療跟平時的康復管理結合。患者如出現痰液變黃或者是胸悶氣促,意味著慢阻肺到了急性加重期,要趕緊到正規的醫院規范地治療;穩定期的患者,則可以進行長期的家庭氧療,可改善肺部癥狀,減輕肺部負擔。
尤其要提醒,40歲以上的人群,長期吸煙、長期出現咳嗽、咳痰、氣短的癥狀時,就應該到醫院做肺功能檢查。慢阻肺是一種可預防、可治療的疾病。只要病人進行科學規律的治療,病情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除了治療,預防也是一個重要方面。要做到不抽煙,避免二手煙、對自己有過敏性刺激性的東西不要接觸、每年秋天打一次流感疫苗,每五年打一次肺炎疫苗、科學合理的運動和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