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3個月之久,68歲的李爺爺吞咽進水都困難,瘦了15斤。近期,李爺爺入住株洲市二醫院(株洲市腫瘤醫院)腫瘤一科。各項檢查顯示,他患的是食管癌局部晚期,經該科室討論,決定給不便做手術的李爺爺同步放化療。可李爺爺認為不能手術是無望治愈,在做了19次放療,吞咽困難有所減輕時,卻中斷了放療。
對此,腫瘤一科主任劉建民反復耐心勸說,目前放療技術提高,早期食管癌大多可通過放療臨床治愈,即便是局部晚期,也能改善吞咽梗阻,改善生活質量。李爺爺被說服后,繼續接受放療,進食順暢之后,他心情變得開朗,臉上也有了笑容。
癌癥并非不可治,要重視防癌體檢
記者:很多人一提起腫瘤,都覺得非常可怕,覺得那就是癌癥,就是不治之癥。真的是這樣么?
劉建民:腫瘤分為良惡性,惡性的俗稱癌癥。其實癌癥也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癌癥不是絕癥,能否治愈,關鍵是否能做到“三早”,即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問題的關鍵在于,目前國內自覺進行防癌體檢的人很少,沒有意識到防癌體檢的重要性,導致早診斷率低,腫瘤發現時多是中晚期了,也影響了治療。再加上有的病人一聽患上了腫瘤,心態就變得消極,這就更加麻煩了。
記者:對于腫瘤患者,一般會采取怎樣的治療方法?
劉建民:以目前的治療手段,早期腫瘤大多可以手術或放療達到治愈;中晚期需要手術后輔助放化療,或不能手術時進行放化療、微創介入、分子靶向治療、生物治療、中藥輔助等等;對于晚期腫瘤一般予以對癥支持治療,減少患者痛苦,如止痛、營養支持等。
對病人的治療方案,首先每種疾病均有國內或全球的診療規范和指南,這是不能違背的。對可手術、可放療治療的,根據病人一般情況,我們會與患者及家屬解釋溝通給于一定建議,具體的選擇還需要病人決定。腫瘤病人特別是晚期病人,多合并很多的并發癥,一般情況較差,治療要綜合考慮。
不能以陳舊的眼光看現代放療
記者:腫瘤患者一般會出現怎樣的心態和想法?
劉建民:有的患者覺得放化療對身體損傷大,不配合治療;有的患者對醫生的信任不夠,這家醫院做個檢查又換下家醫院,錢花了不少,卻沒開展真正的治療。還有不少病人得知患了腫瘤,放棄一切治療回了家。
其實積極的心態對療治作用不小。比如我曾經的一肝癌患者,大家都知道肝癌患者基本上存活期很短,但他積極配合治療,心態也樂觀向上。2001年他剛接受治療時跟我說,要是能看到中國打進世界杯,他就滿意了。結果通過治療,他真的看到了(2002年韓日世界杯)。后來,他又跟我說想看咱們國家舉辦2008年的奧運會,這個心愿又成真了。他還一個勁贊嘆奧運會開幕式,真壯觀。
所以我一直讓病人放寬心,如今放療技術提高,新藥也在開發,大部分病人能順利完成治療,副作用多可以忍受的。
記者:放療技術在提高,它治癌的治療怎樣?
劉建民:在三大治癌手段(即手術、放療、化療)中,人們對放療仍然比較陌生。其實,放療技術已從二維發展到三維,而在三維射線放射治療以后,又相繼出現了調強放射治療、圖像引導下的放射治療等,隨著每一次放療技術的提升,都讓放療技術走向精準定位。
也就是說,不能用以前的眼光看現代放療技術了。以前,人們一般都認為放療只在腫瘤中晚期才采用,但如今,早期腫瘤的治療也多了放療這個選擇。并且最近一些論文證明,放療技術在治療早期的肺癌方面取得了理想的治療成果。
癌癥預防也要“分級戒備”
記者:除了要有良好的心態,防治腫瘤還需要注意些什么?
劉建民:癌癥預防也可以分為一級預防、二級預防、三級預防。一級預防是指預防各種致病因素,保持人的身體健康;二級預防是早期發現癌癥初發表現,預防疾病發展;三級預防即指癌癥診斷后綜合治療,防止病情惡化和盡可能達到治愈目的。
記者:一級預防是不是指一些生活習慣?
劉建民:沒錯。比如說飲食,“癌”字中有三個“口”,可見飲食和癌癥的關系有多密切。“平衡膳食是防癌飲食的基礎”,當前提倡的合理飲食結構是“兩高一低”:高維生素、高纖維素、低脂肪。所以要多吃素菜、以及高蛋白的食物。此外,要保持健康合理的生活習慣,少熬夜,多運動,不要吃帶添加劑的食物,盡量不吸煙,喝酒要適量。在戶外活動時,要避免陽光的暴曬。對有些家族史的患者,比如一些乳腺癌,有的母親患者患乳腺癌,子女的發病率可能比較高一些。還有一些大腸癌、食管癌,這些腫瘤有一定的遺傳性。對這些腫瘤,應該盡量多進行查體,定期查體,及早發現,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