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株洲市二醫院普外微創外科中心為一例肝炎后肝硬化、巨脾患者成功實施了腹腔鏡下脾切除+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這一難度手術的實施,標志著株洲市二醫院普外微創外科腹腔鏡團隊手術技術達到了一定水平。
“乙肝小三陽”不重視口吐鮮血才求醫
今年59歲文伯伯是攸縣人,從小就是“乙肝小三陽”,但一直不是很重視。 6個月前,他開始出現食欲下降、進食后腹脹、全身乏力等癥狀。起初,他以為只是沒休息好而并不在意,直到一日他突然嘔出血來,這才急忙進了長沙某大型醫院門診就醫,文伯伯被查出為肝炎后肝硬化、脾大后,選擇了保守口服藥物治療便回家了。回家后的一段時間,文伯伯仍時不時有納差、乏力等癥狀,直到近半個月,他多次出現嘔血及血便現象,來到了株洲市二醫院就診,入普外微創外科中心住院治療,診斷為肝硬化脾臟功能亢進、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經檢查確診文伯伯脾功能亢進已非常嚴重,白細胞、血小板值已遠遠低于常人,加之前期已經有過多次消化道出血的情況,而且凝血功能較差,隨時有食道靜脈再次破裂大出血的可能。
手術風險較高、難度較大 歷4小時成功切除巨脾
患者病情危急,手術治療是現在比較好的選擇,但文伯伯的肝功能評級為C級,血小板很低,術中出血幾率大,手術風險比較高。普外微創外科中心在主任柳涵的帶領下,經過精心的術前準備和論證,還是頂住壓力,決定行腹腔鏡下巨脾切除+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
該手術術中發現患者脾臟縱徑長約25CM、寬約15CM、厚約7CM,已經接近正常人脾臟的4倍大小,由于脾臟體積巨大導致手術操作空間小,加上脾臟組織血管易碎,術中若是稍有不慎都有可能導致患者大出血。普外微創外科中心手術團隊用精細的腹腔鏡技術歷時4小時,并在腹腔鏡下完成了胃底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終于為患者成功摘除了巨脾。從解剖、分離、結扎、離斷到將巨大的脾臟取出體外,手術過程視野清晰干凈,術中出血較少,手術取得成功。目前文伯伯病情穩定,恢復良好。
普外微創外科中心主任柳涵介紹,腹腔鏡下的脾切除術是近幾年來國內外眾多專家推崇的新技術。它具有創傷小,疼痛輕、恢復快等諸多優點,越來越受到廣大患者的青睞。但同時手術難度高,出血風險較大,需要手術中的密切配合。該手術的成功開展,意味著我院脾臟疾病患者有了更多的術式可以選擇,給患者帶來了更多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