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很多東西都可以交易,唯獨生命除外。在一個人的一生中,“生老病死”每個階段都需要醫生的參與。生命的至高無上,但沒有白衣戰,就沒有生命的延續。
也許“我們這一代人,選擇從醫這一條道路很多都是不由自主的。一旦當了醫生之后,我們就要肩負起救死扶傷的重擔“。醫生不僅是一個職業更是一個使命!
3月24日,我們利用短短的四個小時,截取的兩個工作場景,展現了手術室和腫瘤介入兩個工作場景,參與的醫護人員也只是我們株洲市二醫院近七百醫護很少的一部分,但從他們身上,我們感受到什么是責任、擔當與使命!
無影燈下最美的身影
3月24日,對于在株洲市二醫院手術室工作了二十五年的易斌宜護士長來說,只是她工作生涯中,非常普通的一天。
這一天,早晨7:00不到,她就和麻醉科副主任趙霽就來到了醫院手術室,開始一天的工作,這一天一起來到的還有產科主任鄧文媛、醫師陳艷梅,工作了一通晚追逐沒有下班的賀艷武。今天有16臺手術,16 名的患者將陸續被推往手術間。
早晨8:00,醫院手術室已經是一片忙碌。醫生通道里陸續抵達的醫生在忙著更換手術服,患者通道里,即將手術的患者也一個接一個被護士們接入。
場景一:7 點不到,易斌宜護士長就開始了術前洗手,這是手術中心進入手術室的最基本的規矩。
場景二:羅艷萍老師80 年衛校畢業,就一直在手術室從事護理工作,整整37年了。今天,是手術室護士羅艷萍老師在手術室工作的最后一天,明天她就要退休離崗了,八點不到,她就來到了手術室。本來,她可休息了,但她說最近手術病人多,我再多呆幾天吧。
在一起工作是一種緣,一種快樂,一種幸福。她們三個人加起來的工齡有90 多年了,老專家王德敏和羅艷萍老師一起在手術室工作近四十年了。
上了一天晚班的賀艷武顧不上先天晚上值班的疲勞,仍在加班。
場景三:進入手術室,仿佛進入綠色世界,里面都是墨綠色短袖。準備手術器械、小聲詢問、然后麻醉……一切在靜靜地進行著。手術的術前準備很復雜,檢查、麻醉、消毒,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忽視。
場景四:手術過程的麻醉是手術中特別重要的環節,要求也非常嚴格, 麻醉的成功是確保手術成功和安全的極重要前提。麻醉科副主任趙霽和麻醉醫師正在為食道癌患者進行難度大的雙腔氣管插管。
場景五:返聘老專家原麻醉科主任王德敏雖然身患癌癥多年,但她一直以樂觀的精神、頑強的毅力,精湛的技術堅守奉獻在麻醉工作的第一線。她擔任兩臺大手術的麻醉。
場景六:株洲市二醫院胸外科周小勇主任、丁明醫師正進行食道癌三切口手術,手術從上午十點始,一直持續到下午兩點。這是一臺高難度的手術,近年來,我院已成功開展多例食道癌三切口手術。近年來,胸外科成功開展了左全肺切除術,胸腔鏡輔助小切口肺癌根治術等高難手術。
場景七:普外微創外科中心主任柳涵、李念醫師正在做腹腔鏡下升結腸癌根治術。隨著結腸癌率增高,本周來,普外微創外科中心連續做了三臺結、直腸癌手術。目前,醫院普外微創外科中心能常規開展腹腔鏡下結直腸癌根治術、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腹腔鏡下肝內外膽管取石+T管引流術等高難手。
場景八:泌尿科主任皮碩煌、副主任李峰等正進行左腎切除術。近年來,醫院泌尿外科得到長足進步,泌尿外科成熟開展了泌尿腫瘤高難手術,如前列腺癌根治術、腎癌根治術、膀胱腫瘤電切術、腎上腺腫瘤、半腎切除術等。
場景九:婦科劉曉紅副主任正和黃冬晴醫師正在進行腹腔鏡下卵巢剝除術。近年來,婦科的三類及四類手術較過去有大幅增加,開展了腹腔鏡下子宮內膜癌及全子宮切除術等高難手術。
場景十:產科主任鄧文媛和陳艷梅醫師正進行剖宮產手術。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高齡產婦日益增多, 剖宮產的比率也呈上升趨勢,上午十一點后,緊接著還有一臺剖宮產。
手術室大門是一個生命之門,短短的4個小時,我們截取的僅僅是一個片段,雖然現代的醫療技術已越來越發達,但我們的醫生護士們很敬業、很辛苦,也有時很受委屈,正是由于現代科技的日新月異及所有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讓我國的人平均壽命在不斷提高,很多疑難雜癥得到攻克。然而生命總會有盡頭,因此,當我們在面對醫患矛盾的時候,應盡可能要站在對方立場上去想一想,多一些理解,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更加美好!
穿鉛衣的白衣戰士—走近腫瘤介入團隊
在被人們尊稱為“白衣戰士”的醫護人員中,有一群的特殊的白衣戰士,為了患者解除病痛,他們在血管造影機放射出X光射線的手術室里工作著。他們在手術服里必須多穿一件20斤左右重的防輻射鉛衣、戴上鉛圍脖。在這個特殊的環境中,他們醫護人員長時間負重工作,汗流浹背,承受著遠大于常規的放射量。
3 月24日,這一天,腫瘤科介入團隊就連續做了兩臺放射介入手術。謝女士70 多歲,是一位結腸癌并轉移肝癌中晚期患者。這天,王貴華主任和楊長命醫師要為她做的是介入肝動脈栓塞化療。即在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下,為謝女士先進行肝動脈造影,明確腫瘤的部位、大小、數目以及供血動脈后,同時進行肝動脈灌注化療(TAI)和肝動脈栓塞(TAE)治療。
這是一項要求非常精細的工作。 手術醫師先要經皮穿刺股動脈插管,導管置于腹腔干或肝總動脈造影,仔細分析造影后,超選擇插管至腫瘤供血動脈內給予灌注化療。
由于是在在X射線電視透視下進行插管操作,作為手術醫師是必須“吃線”的。 “吃線”,是射頻室中特有的詞匯。腫瘤介入醫師在做手術的過程中必須全程穿著重達20-30斤的防輻射鉛衣,戴著重重的鉛帽、頸圍以及防輻射眼鏡。鉛衣經常壓得肩膀和胳膊連抬起來都很吃力,可我們的白衣戰士們就是穿著這樣重的衣服,完成一個又一個的微創手術。
作為同事的我,只想對這些鉛衣下的白衣戰士們說上一句:“你們辛苦了,謝謝你們的付出,換來那么多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