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歲的李女士,是長沙一所大學的老師,最近一段時間,她不知疲倦地驅車往返于株洲、長沙之間,為的就是接受株洲市二醫院康復醫學科新一代治療腰頸椎疾病設備--“外星艙”的治療,一種被稱為脊柱疼痛智能康復系統。
說起“外星艙”,李女士是深有“感情”,她說幸虧了“外星艙”,要不然她的“佝僂背”、“痛苦臉”、“蹣跚步”不知還要折磨他多久。
說起這位最近每天不辭勞苦奔波一百多里,請弟弟專門開車護送至株洲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李女士,康復醫學科林健主任印象深刻。當時,李女士是在家人的攙扶下,滿臉痛苦地一步一步挪進他的診室。據了解,李女士病情日趨嚴重,經常痛得徹夜不眠、茶飯不思,行動極為不便。經人推薦,特意找到林健主任為其診治。林主任經仔細檢查后,確診李女士L3/4 椎間盤膨出, L4/5,L5/S1椎間盤突出并脫出,椎間隙侵占一半以上,累及相應硬膜囊及兩側神經根受壓,情況非常嚴重。
林主任詳細評估后,特意為李女士量身制定了一套綜合治療方案,建議李女士采用外星艙非手術脊柱減壓系統治療。經過半個月的脊柱無創減壓(簡稱外星艙)治療,同時配合放射沖擊疼痛治療等其他綜合治療,李女士腰部疼痛癥狀基本消失,彎腰活動自如,開開心心地親自開車回到 了長沙。
據林主任介紹,我院康復醫學科擁有外星艙非手術脊柱減壓系統,近期投入使用以來,已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百余例。“外星艙”是模擬宇航員在太空中失重狀態下腰背肌肉的放松狀態,通過精密的設計,以非線性的對數牽引力使治療作用集中在病變的椎間盤,通過周期的間歇性來回牽引,消除椎旁肌肉的抵抗,使脊柱盤內形成持續負壓從而達到治療和修復的作用,它具有仿失重準定位、高減壓、深滋養、精修復的優點。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不會絲毫不適,風險較低。
最后林主任提醒, 腰椎間盤突出癥作為椎間盤變性,纖維環破裂,骶核組織突出刺激和壓迫神經根而引起的一種綜合征,病情輕者僅僅是腰痛、坐骨神經痛,腰部活動受限,重者可造成大小便失禁,雙下肢“癱瘓”等,所以大家一定要早預防、早診治,千萬不可忽視。
知識鏈接 外星艙非手術脊柱減壓系統介紹
多年前,美國科學家發現在美國宇航局的太空實驗室和阿波羅的太空試驗中第一次記錄了我們的脊柱在失重環境下做出的反應。太空失重狀態下,宇航員的身體的高度比平時增加了2 英寸,宇航員的腰椎旁肌肉處于完全放松狀態,椎間盤高度也明顯增加,這些現象表明在失重狀態下能有效消除脊椎旁肌肉抵抗力,使椎間隙輕松打開,肌體中的營養成分迅速滲入椎間隙,滋養病變部位,減輕對神經的壓迫,降低腰部疼痛,明顯改善椎間盤逍脫、突出、退行性病變與小關節紊亂癥狀。
椎間盤是人體最大的無血管組織,其營養主要是依靠椎間盤內負壓狀態下滲透作用獲得,減壓治療可使椎間盤達到持續負壓狀態,使營養物質得以滲透到 椎間盤,達到營養和修復椎間盤的目的。
治療原理:模擬宇航員在太空失重狀態下腰背部肌肉的放松狀態,通過精密的設計,以非線性的對數作用力是治療作用集中在病變的椎間盤,是盤內形成持續的負壓從而達到治療目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不會有不適感覺,具有定位精確、作用力集中、治療方案獨特、動態可控突出。主要為脊柱病人提供更加安全、無創的減壓治療。
治療目的:利用非線性對數牽引力,擴大椎間隙,增加椎間盤高度,使椎間盤內持續處于高負壓狀態(最多可達-150至-200mmHg);使突出的髓核疝回納,解除周圍血管和神經的壓迫;、使氧氣、水分和營養物質滲透到椎間盤內,達到營養和修復椎間盤的目的。
適應證:膨出型和突出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椎間盤退行性病變、小關節綜合癥、坐骨神經痛、椎間盤介入治療和椎間盤術后的康復治療、椎間盤源性疼痛預防與治療、腰肌勞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