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生完小孩,短短不到6個小時,就出血3000多毫升,相當于一個人全身血液的四分之三。高齡產婦石女士,還沒來得及與家人分享當母親的喜悅,就因產后大出血被緊急推進手術室搶救,幸虧,株洲市二醫院產科團隊救治及時,石女士終于轉危為安,平穩度過感染、輸血、休克關,近日已康復出院。
懷胎8個月竟然不知道自已肚里有個定時炸彈
今年36歲的石女士,10年前通過剖宮產手術生下一個健康的女兒。國家“二胎”政策放開后,想再要一個孩子的石女士再次懷孕。懷孕初期,粗心的石女士因為第一胎生產太順利,就沒把產前檢查當回事,一直懶得去醫院做影像檢查。直到妊娠8個月時,感覺肚子有點不舒服,她才姍姍來到株洲市二醫院做產前檢查。經盆腔影像檢查,醫師發現石女士子宮前壁有一個肌瘤約11×9.8cm大小,相當于5個月妊娠大小。鑒于施女士懷孕已是妊娠晚期,醫師建議其密切關注變化,如有腹痛或出血,隨時來醫院就診。
二個月后,大門不敢出的石女士終于熬到了足月妊娠。凌晨三點四十分,伴隨著規律性的持續下腹脹痛,石女士緊急被家人送往株洲市二醫院產科,凌晨四點,進產房僅二十分鐘,石女士就順利分娩出一嬰兒。此時,產婦已開始出血,僅僅30分鐘就出血近四百毫升。考慮產婦為妊娠期巨大子宮肌瘤,有著豐富經驗的產科醫護人員采取一系列搶救措施減緩產婦出血速度,同時給予補液、輸血、抗休克等處理,產婦的出血狀況稍有好轉,但細心的鄧文媛主任發現產婦依然有隱性大出血的跡象,隨即采取按摩子宮、宮內填充水囊、注射促進子宮收縮止血藥物等搶救措施,進一步減緩產婦出血速度,同時迅速通知手術室、麻醉科做好急診手術準備。時間在一秒一秒中數過,但止血情況仍不樂觀,此時,產婦已出血近2000多毫升。時間就是生命,關鍵時刻,鄧主任果斷決定進行開腹手術,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產婦生命安全。
手術過程中,石女士依然大量失血,情況十分危急。打開腹腔,石女士盆腔內分腸系膜已與子宮、盆腔粘連并廣泛滲血,這時患者總出血量已達到3000多毫升,鄧主任果斷決定切除子宮,挽救患者生命。隨即行粘連松解術,同時積極止血,補給大量的懸浮紅細胞、血漿、血小板等,2 小時后,手術順利結束。
經過近8個小時的搶救,石女士終于轉危為安。據鄧文媛主任介紹,石女士的子宮肌瘤為子宮肌層巨大肌瘤,直徑達11cm,嚴重影響子宮胎盤剝離面收縮,從而引起廣泛出血,處理不及時,可危及產婦生命。
是否患有子宮肌瘤
隨著國家“二孩”全面放開后,越來越多的高齡產婦加入生二胎的行列。有資料顯示,在35歲以上婦女中,每4—5人中,就有1人患有子宮肌瘤。因此,在這些迫切期望再次當上媽媽的女性中,子宮肌瘤是常常要面臨的“棘手問題”。
產科鄧文媛主任指出,肌瘤影響懷孕,主要取決于肌瘤的生長部位,大部分子宮肌瘤不影響受孕,部分黏膜下子宮肌瘤引起子宮內膜感染、并發子宮內膜增生、壓迫輸卵管時,可能引起不孕。即使能受孕,也可能引起流產、早產,同時還存在因為胎位不正或妨礙宮縮引起難產及產后大出血的可能性。
她指出,患上子宮肌瘤,如果肌瘤比較大,可以先通過手術剔除子宮肌瘤,最長兩年就可以再懷孕;如果子宮肌瘤長的比較淺,肌瘤剔除后半年到一年也可以懷孕。帶瘤懷孕會有風險,子宮肌瘤通常會在懷孕期增大,它會改變子宮腔形態,使著床會受到影響,導致本身就不好懷孕。即便懷孕,也容易使著床位置發生改變,出現子宮下端妊娠等情況,出現流產或早產的危險。如果子宮肌瘤在孩子出來的通道,也容易造成難產,或會影響宮縮不協調,出現產后大出血等情況。
鄧文媛主任建議,如果肌瘤不大,僅1至2公分時,建議不做任何處理,盡早要孩子;如果肌瘤較大,一般在6公分以上,患者又比較年輕,建議盡早選擇手術,治療之后,然后再選擇受孕;如果肌瘤較大,同時患者年齡也較大,并有強烈生育需求,建議可以通過一些藥物讓肌瘤快速縮小到一定范圍,然后盡早懷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