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株洲市二醫院普外微創外科成功實施了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至此,普外微創外科已全面開展腹腔鏡下左、右半結腸癌、直腸癌根治術和胃癌根治術,該類手術的成功開展,標志著我院胃、腸道腫瘤微創技術再上新臺階,腹腔鏡下胃、腸癌等消化道腫瘤治療水平上升。
50歲的吳先生家住株洲縣,務農為生,粗茶淡飯,能吃能睡,平時身體非常好,但就是嗜好抽煙、飲酒,煙是每天至少一包,酒是時不時就喝兩口,就這樣煙、酒不離身將近三十年。最近十來天,吳先生感覺上腹部有隱隱脹痛,起初,他根本沒當回事,以為是最近天氣老反復,忽冷忽熱,胃受了寒。于是,他就自行到藥店買點胃藥吃了,但上腹疼痛的癥狀并沒有緩解,于是經朋友介紹到株洲市二醫院就診。消化內科主任湯衛鋒接診后,根據吳先生的病癥,為其做了幽門螺旋桿菌測試和胃鏡檢查。根據胃鏡檢查顯示,吳先生胃大彎幽門管有巨大潰瘍,病理檢查回報顯示是胃中分化腺癌,必須進行手術治療。隨即,吳先生被迅速轉入我院普外微創外科。
普外微創外科主任柳涵對此高度重視,為吳先生進行了詳細的術前檢查,并組織科內專家進行多次進行討論、研究,把手術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擺出來,制定了周密的手術方案。為了減少手術創傷,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在和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后,為其成功實施腹腔鏡的下“遠端胃癌根治術D2淋巴結清掃及Roux-en-Y吻合消化道重建”手術。由于患者腫瘤大且已浸潤固定在胰腺被膜上,稍有不慎就會引起大出血或胰腺組織損傷、腺液滲漏,后果非常嚴重。因此,在進行瘤體手術分離時,要求手術醫師必須要有一定的手術技能,同時要細致入微。柳涵主任帶領的腔鏡手術團隊克服重重困難,通過腹腔鏡,完成了胃的游離、淋巴結清掃、胃的切割及重建消化道,術中出血量不足50毫升,經腔鏡觀察孔腹部切口僅為5厘米,在腹腔鏡下操作時間僅3小時,為吳先生完整切除了腫瘤。
據普外微創外科柳涵主任介紹,目前,胃癌的治療方式主要是手術根治。而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具有術中失血少、并發癥少、術后疼痛輕、胃腸功能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優勢。腹腔鏡手術只需在患者腹部打上四個不足一厘米的“鑰匙孔”及3、4公分的“標本刀口”即可,術后兩、三天,患者就能下床活動。同時,腹腔鏡鏡頭具有放大功能,能根據手術要求任意調整角度和位置,手術醫師對于腹腔內的解剖結構觀察的更清晰、更直觀、對患者手術部位血管的結扎和淋巴結的清掃更到位。
柳涵主任指出,微創治療是外科發展的大勢所趨,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是目前胃癌微創手術的常用方法。但胃周圍血管豐富,與很多重要臟器相鄰,在腹腔鏡下實施胃癌根治術難度高,主刀醫師不僅要具有嫻熟的腔鏡操作技術,還要有腔鏡下解剖結構及層次的快速、準確分辨及判斷能力。株洲市二醫院普外微創科積累了腹腔鏡胃癌根治手術的豐富經驗,在胃癌手術關鍵的淋巴結清掃方面,達到了一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