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人們都知道口腔癌的發生與長期吸煙、喝酒及嚼檳榔有著很大的關系,但很少有人把爛牙殘根與得口腔癌聯系起來。近日,株洲市二醫院診治了一位口腔癌患者,以親身經歷告訴大家,爛牙殘根也可引起口腔癌。
右頰部疼痛一個月,查出得了口腔癌
黃大伯,家住石峰區,今年65歲。最近一個月,他的口腔右頰部總是感覺有些疼痛,但因為不是疼得特別厲害,能吃能睡的,大伯也就沒有放在心上,以為是像從前一樣,有點上火或者炎癥之類的,于是就到附近藥店買點消炎藥吃了一周。可一周過后,炎癥不但沒有消除,反而越來越嚴重,他感覺口腔的右頰部有一個凸出的小包塊。于是,黃大伯來到株洲市二醫院五官科。經五官科主任劉海根仔細檢查,發現大伯的口腔右頰后段黏膜有一個紅棗大小的灰白色潰瘍,質地硬且有壓痛。經病理活檢后,確診大伯得了右頰部高分化鱗癌,為惡性腫瘤,必須立即手術。
檢查時,劉主任發現大伯口腔的右頰部有二、三顆爛牙殘根,與潰瘍處相嵌合。劉主任據此判斷,這幾個爛牙殘根很可能就是引起黃大伯患口腔癌的元兇。
據黃大伯回憶,他的平時生活習慣很好,從不吸煙、 喝酒也不嚼檳榔,就是有一點,他的牙齒長期不好,早在十年前,后側牙齒就陸續開始斷裂、壞損。于是,他裝了幾顆假牙,但感覺不習慣,也就常常棄之不用。因此平時吃飯時,爛牙殘根會時不時地碰到他頰部的黏膜,偶爾會出現小潰瘍,但過不了幾天,小潰瘍有時會自行愈合,有時吃點清熱解毒或消炎的藥就好了。可這一次,疼痛時間長,吃藥不管用,且三天內就突然長出紅棗大小的腫塊,讓他感覺惴惴不安,可真沒想到爛牙殘根會引起口腔癌。
精心制定手術方案,患者康復出院
考慮到黃大伯的病情進展迅速,原發病灶已出現局部轉移侵襲,并且頜下淋巴已可疑轉移。入院的當天,劉海根主任立即召集有關專家商討制定手術方案。劉主任認為,實施手術的方案不僅要切除腫瘤,還要徹底清除頸部淋巴結締組織,同時又要充分考慮口腔癌根治術后,確保患者的生活質量問題。經反復斟酌,劉主任確定實施保留副神經的頸淋巴結清掃術,頜癌根治術、頸闊肌股皮瓣重建修復術。在麻醉、ICU等科的通力合作下,手術歷時四個小時終于順利完成,術后移植的皮瓣完全成活。經過二十余天的精心治療后,黃大伯基本康復出院,各項功能恢復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