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文藝工作多年的劉叔叔是一位食道癌患者。2014年10月初出現進食時吞咽梗阻感,之后逐漸加重,直至吞咽困難。于2014年12月入住株洲市某大型三甲醫(yī)院,經相關檢查確診為“食道癌”,隨后在該院行“胸中下段食管癌根治術+胃食道胸內吻合+胸膜粘連烙斷術”;術后耗時2月完成放療,期間化療二療程。手術+放化療讓原本就身體瘦弱的劉叔叔更加消瘦。然而現實就是這樣殘酷,2015年6月3日劉叔叔再次到該院復查胸部CT時發(fā)現病情惡化:縱隔多發(fā)淋巴結腫大,最大者直徑2.6cm。考慮到病情進展,隨后繼續(xù)化療4周期,復查CT發(fā)現病灶依然存在。反復的化療并沒有消滅頑劣的癌細胞,卻讓劉叔叔身心受到嚴重摧殘,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整日臥床不起。2015年8月初劉叔叔在愛人的陪同下來到株洲市二醫(yī)院腫瘤二科,找到王貴華科主任訴說病痛之苦。王主任詳細了解情況后給出治療方案,先期給于增強營養(yǎng)及免疫力治療,改善病人體力狀況,增強治療信心;第二步,上縱隔淋巴結轉移灶用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術控制局部病情,第三步,待縱隔淋巴結轉移灶縮小后在酌情輔以副作用較小的全身化療以預防遠處轉移。劉叔叔非常配合治療,身體逐漸恢復,并如期在我院完成上縱隔淋巴結轉移灶放射性粒子植入術,2月后復查胸部CT發(fā)現縱隔淋巴結消失不見了。
上縱隔是人體一個極其狹小的空間,卻包含有胸腺、出入心的大血管、 迷走神經、膈神經、氣管、食管、胸導管等重要氣管。要在這里進行穿刺并放置放射性粒子是一個高難度手術,在我省醫(yī)學界也是前所未有的。此處是食道癌易于出現淋巴結轉移的部位。像劉叔叔這樣通過手術、放療、化療治療后無效的病人在此之前是沒有辦法繼續(xù)治療的。但是王貴華主任,是一位醫(yī)術精湛的腫瘤微創(chuàng)專家,面對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依然迎難而上,硬是把它拿下了。為確保手術成功,王貴華主任與他的團隊多次在CT圖像引導下模擬穿刺。經過多次反復模擬成功后,在確保患者安全的情況下,終于成功正式實施手術,手術非常順利。患者和家屬非常高興,對醫(yī)護人員贊不絕口。
作為腫瘤科大夫,不僅要面對晚期癌癥,更要面對病人的無助與病魔的猖狂。王貴華主任時刻告誡他的團隊“要敢于向癌癥頑敵亮劍”,正是憑著這一股精神氣,王主任和他的腫瘤微創(chuàng)團隊攻克一個個難關,讓無數的癌癥患者重燃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