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1日晚上七點多,呼吸內科值班護士接到一個陌生的電話:“你是二醫院呼吸科嗎?我是茶陵縣人民醫院內4科包醫生,我這里有一個病人因腫瘤壓迫氣管,目前患者呼吸困難異常嚴重,隨時都有可能窒息死亡,家屬要求積極搶救,是否可以轉來置入氣管支架治療?”。消息馬上在呼吸科擴散了,經過詳細和病人的主管醫生溝通,劉和平主任立即回復了對方: “只要病人能活著達到我院,我們會以最快的速度給病人放置氣道支架,病人很快就可以轉危為安!”。
“速度與激情”就這樣在株洲市二醫院呼吸內科拉開了序幕。在給茶陵縣人民醫院包醫生交待了病人轉運前的處理方法和轉動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后,劉和平主任立即部署搶救準備,為了做到萬無一失,他對介入手術做了精心安排。一方面請求供架商從長沙送來幾種不同規格的氣管支架以供手術選擇,另一方面,組織科內介入團隊和麻醉科人員進行術前討論。
晚上9點半門診三樓氣管鏡室一切準備就緒,相關醫務人員到齊后,劉和平科主任組織對手術進行了討論,并對手術方案進行了精準安排。為了能以最快的速度為患者解除痛苦,醫院決定開辟綠色通道:患者直接進氣管鏡室進行介入治療!
時間一分鐘一分鐘過去了,介入團隊的醫護們焦急地等著病人安全到達,劉和平主任每隔半小時打一個電話了解患者病情和路上行程,23點50分,救護車終于順利到達急診科門囗,發現此時的譚先生已經奄奄一息,為了能讓患者能迅速、安全地到達氣管鏡室,在那里等候已久的醫護工作者們有的負責開電梯,有的負責轉運,一切都是那么有井然有序。到達氣管鏡室后,介入團隊很快對患者病情重新進行了評估,發現譚先生呼吸困難的原因主要是縱隔巨大腫瘤壓迫氣管,使氣管中段有5厘米長的距離狹窄程度在90%左右,同時也合并有嚴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立即開放氣道是救治的好辦法。迅速氣管內置入“支架”是暢通氣道的最佳措施。在局麻加鎮靜鎮痛麻醉下,僅幾分鐘,一個鎳鈦記憶合金氣管支架非常成功地置入了患者氣管之中。患者心跳由130次迅速降為95次,面色由發青轉為紅潤,病人得救了,所有參加搶救的醫護人員這才舒了一囗氣。
二醫院醫務人員在與時間的賽跑中贏得了勝利。前二天,確診為淋巴瘤的譚先生已經回到當地進一步治療,臨走前,譚先生以一個茶陵農民的樸實,發出了內心的感激:“謝謝你們救了我,沒有你們連夜給我上支架,我早就憋死了”。是啊,活著才是硬道理,您的期望就是我們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