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很多人會選擇自駕返鄉,或者自駕出游,長途駕車,除了注意避免疲勞駕駛、酒駕等,還要注意避免“藥駕”。大家好,我是株洲市二醫院藥學部主任劉隆臻,今天我就來為大家科普,假日安全出行,遠離“藥駕”風險!
“藥駕”簡單來說就是指服用了影響駕駛安全的藥物后仍然駕駛的行為。一些藥物在服用后會引起嗜睡、頭暈、反應模糊、視線重影等不良反應,從而危及行車安全。
首先就是容易引起嗜睡的藥物
像是抗組胺藥,例如氯苯那敏,常被用于緩解過敏癥狀,卻易引發困倦,使人在駕駛時反應遲緩。許多感冒藥中的復方制劑,也因含有抗組胺成分,服用后會讓人昏昏欲睡,降低駕駛時的警覺性。其次就是地西泮等鎮靜催眠藥物,即便是停藥后,仍能讓駕駛員感到疲倦、嗜睡,增加交通事故的發生風險。
第二便是容易影響視覺的藥物
布洛芬、硝酸甘油等藥物,雖能緩解疼痛、治療心絞痛,但也可能帶來視力模糊、辨色困難等副作用。布洛芬的副作用可能會影響眼部肌肉的調節功能,使駕駛員難以清晰地識別道路標志和周圍環境。而硝酸甘油則會使眼睛血管擴張,導致視物不清,嚴重干擾駕駛視線,為行車安全埋下隱患。
第三就是含有乙醇的藥物
像復方甘草口服液等含有乙醇的藥物,服用后會被監測出酒精成分,不僅觸犯交通法規,還會削弱駕駛能力。
作為臨床藥師,我們再次溫馨提醒大家,為了安全起見,服用可能影響駕駛的藥物后,至少間隔6—8小時后再駕車,以確保藥效減弱,降低風險。最后,在這里給大家拜年啦!祝大家蛇年歡笑,福星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