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市長為癌癥患者康復俱樂部捐款
院長周恕為活動主持
到場的癌癥患者們和抗癌明星
腫瘤科馬主任接過患者送來的錦旗
本月15日—21日為第20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昨日,市癌癥患者康復俱樂部“非凡人生·起舞春天”以及為癌癥患者進行的愛心募捐活動在市二醫院舉行。
昨日,為癌癥患者舉行的愛心募捐活動吸引了不少人參與,副市長毛朝暉帶頭為癌癥患者捐款。
市二醫院腫瘤科主任馬恩奇介紹,癌癥患者康復俱樂部早在1996年就成立了,是依托市二醫院成立的民間抗癌公益組織。因為缺乏資金的支持,俱樂部曾停擺了幾年。恢復啟動后的癌癥患者俱樂部,將開展一系列的免費活動。如舉辦“心理治療”、“飲食療養”等等抗癌知識講座;傳授“話療”、“笑療”和“康復經驗交流”活動,幫助病友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另外,還將組織有文藝修養的病友開展文藝活動,改善病友的生活質量等。
抗癌明星
1995年被查出患大腸癌晚期
醫生說她最多活3—5個月
但現在她氣色絲毫不比普通人差
今年50歲的何女士雖然白發比同齡人多一點,但從氣色上看,絲毫不比普通人差。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她和癌癥已經抗爭了19年。1995年何女士被查出患大腸癌晚期,醫生說最多活3—5個月,“死神”下了“判決書”。但何女士把自己關在房里哭了一晚后,決定用頑強的意志去“迎戰”。
這些年,她在家人的陪同下到處治療,與癌癥抗爭。1995年她參加了癌癥患者康復俱樂部后,經常和病友們舉行活動。何女士說,有些比自己患病還重的病友,通過治療和良好的心態,身體越來越好了,對她有非常積極的影響。雖然目前她體內依然還有21個腫瘤,腫瘤已經從發現之初的1公分生長到6公分,但何女士已經解除了“警報”,她和普通人一樣,過著普通的日子。
何女士說,癌癥不等于死亡,只要積極治療,有良好的心態和意念,癌癥也有可能不復發。如今,身體已經恢復得不錯的何女士,經常上門看望病友,給他們加油打氣。
知多點
易患癌癥的10大高危人群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美國哈佛大學、英國牛津大學等近幾年的研究指出,以下10種人更容易患癌癥,應及早做好防范。
1、愛吃紅肉的人患結腸癌的幾率高出一半。
2、經常喝高于70攝氏度燙茶的人,患食道癌的風險或增加8倍。
3、缺乏硒元素、維生素的人有患癌的風險。
4、高密脂蛋白過低的人,患淋巴瘤和白血病的風險會增加。
5、吸煙者、過量飲酒更易患癌。
6、女性身高每增加10厘米,患癌風險就增加一分。
7、經常熬夜且習慣抽煙、喝咖啡提神的人會增加患癌的風險。
8、生活方式相似的夫妻中有一人患癌,另一個人患癌的幾率也較大。
9、女性憋尿易誘發膀胱癌。
10、父母得癌癥的人患癌的幾率也會高一些。